人机界面国际品牌中国市场谋变
来源:本站 作者: 发布时间:2011-03-03 15:40 点击数:1512
有研究报告表明,在接下来的5~10年内,全球的人机界面市场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。而在全球人机界面产品需求量最大的市场——中国,人机界面产品的销售数量和销售额也将持续攀升。除却OEM领域的持续需求之外,交通、物流、医疗、金融、广告等非工业领域的应用也将成为人机界面产品新的增长点。
然而,面对如此利好的市场局面,中国市场的国际人机界面供应商们却并未感到轻松。由于近年来国产人机界面品牌的快速崛起,以及它们所采取的价格策略,使得国内市场人机界面产品的价格被大幅拉低。据不完全统计,与三年前相比,国内市场人机界面产品的成交价大约下降了40%。
面对国内对手的来势汹汹,国际品牌的人机界面供应商们显然并不愿被简单地卷入这场价格战。他们一方面适当地降低了市场价格,以应对竞争,保留住现有客户;另一方面,则利用资金、技术、品牌等多方面优势,采取了一系列新措施来应对市场竞争。其中包括推出更富竞争力的经济型产品,将全系列自动化产品捆绑销售,以及不断优化产品功能、拓展产品应用范围等,以期在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中“稳坐钓鱼台”。
完善经济型产品线 抢占低端市场
近日,许多国际大品牌都传出了将要推出新的经济型人机界面产品的消息。如西门子即将推出KTP178系列的经济型新产品,以完善KTP178系列的产品线。KTP178系列人机界面是由西门子在南京的生产基地制造的,与西门子的经济型PLC S7-200一样,所瞄准的是对自动化产品的功能要求不高、并注重成本的低端目标市场。此前,KTP178系列仅有一种型号问世,而此次新产品的推出,将使得用户在采用西门子品牌的时候选择更多。而据悉,国际自动化品牌AB也正在筹备推出面向国内OEM市场的低端人机界面,该产品将在新加坡生产,随后被引入中国市场销售。
完善经济型产品线,以品牌优势和独特的设计理念赢得低端用户的认可,已成为国际人机界面品牌不约而同的市场策略。2007年,人机界面知名品牌Pro-face也推出了经济型新品——AST3000W,该产品由Pro-face在无锡的工厂组装生产。与Pro-face的高端产品相比,AST3000W功能简单,采用工程塑料外壳,256色显示,不设以太网通讯口及多媒体功能,但操作简便,很适合应用于简单机械设备的单机控制。
富士电机自2008年6月开始将旗下的人机界面品牌从V8系列开始统一为“MONITOUCH”,这其中,UG系列的经济型人机界面UG221系列,也是为其赢得市场份额的重要产品系列。富士电机(上海)有限公司产品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:“UG221系列是富士电机面向低端用户的产品,它在屏幕的色彩显示、通讯能力方面与富士电机的高端产品相比略显逊色,但价格很富有竞争力,自推出以来一直有着不错的市场表现。”
有业内专家指出,中国是全球人机界面产品需求量最大的市场,却并不是全球人机界面销售额最高的市场,这表明,低端人机界面用户在中国占据着很大的份额。相关统计显示,中国市场低端与中高端人机界面产品的销售数量比例为6:4,这就更加显示出了低端市场对于人机界面供应商的重要性。各大人机界面国际品牌也在逐渐加码其在经济型产品上的投入,以抢占低端市场的优势地位。
赢得低端市场广大用户的认可,对于人机界面供应商来讲还有另外一层深刻含义。目前中国低端人机界面面向的客户群体主要是由成长型企业构成,它们完全具备在未来发展成为高端人机界面产品客户的潜力。因此,如今在低端市场的稳扎稳打,将为人机界面供应商赢得未来更加广阔的高端市场。
多产品横向配合 彰显大品牌实力
除却完善经济型产品线,各人机界面国际品牌供应商也在不断运用各种市场策略,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。对于众多自动化产品系列丰富的国际大品牌来讲,“多产品横向配合”便是一记妙棋。如西门子,其一直都采取经济型PLC与KTP178系列人机界面捆绑销售的方式。客户选择西门子全系列的产品,不仅可以在价格上得到实惠,同时能得到来自西门子的全套专业服务,不但节省成本,而且能提高效率。
这种被称之为“大产品线策略”的营销模式,已成为拥有多种产品的自动化供应商们的一道“杀手锏”,可以最大限度地封闭竞争对手进入客户系统的途径。对于西门子、富士电机、三菱电机、欧姆龙这些企业来说,多产品横向配合销售的方式将使其收益颇丰。
优化产品功能 拓展应用范围
取胜低端市场是人机界面供应商占据市场份额的保证,而高端市场则是其主要的利润来源。因此,在关注低端市场竞争的同时,众多人机界面的国际品牌也将目光投向了国产品牌尚且无法涉足的“蓝海”,通过优化产品功能、推出更高端产品等途径,拓展应用范围,寻找更多的利润增长点。
一些人机界面的国际大品牌在其新推出的产品中加入了网络、多媒体和数据管理等功能。这些功能过去大多只出现在IPC(工业计算机)上,通过组态软件来实现,而当人机界面实现了这些功能之后,其应用的领域也随即拓宽了。
IPC的应用包括显示、操作、数据记录、多媒体、图表分析、复杂运算、网络通讯等几个方面,而高端人机界面产品扩展功能后,在显示和操作方面已基本与“IPC+组态软件”方案实现的效果持平。比如,绣花机对显示效果要求较高,而人机界面产品的显示分辨率达到65535色和VGA以上之后,便开始取代部分IPC在绣花机上的应用。拓展功能后的高端人机界面产品在数据记录、图表分析、多媒体管理等方面的功能也已经达到了“IPC+组态软件”方案的中游水平,网络功能已能保证基本功能的实现。只有需要进行复杂运算的场合,如大型雕刻机的高速运动控制等,还要依赖“IPC+组态软件”的方案。因此,从总体上讲,高端人机界面拓展功能后,其应用范围已经与“IPC+组态软件”方案有了很大交叉,而人机界面产品的易用性、可移植性和综合成本还优于“IPC+组态软件”方案。
富士电机于2008年4月全新推出的MONITOUCH V8系列,就属于这一类的高端产品。富士电机(上海)有限公司产品负责人向记者介绍,“对于用户来说,V8系列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人机界面产品,而已经成为‘生产线系统的综合管理中枢’。”
MONITOUCH V8系列采用65536色真彩显示,在芯片生产等设备上能瞬时且流畅地显示高速动画,还可以记录重要影像,在高度移动的现场监视中可以充分发挥作用。且具备串行接口和以太网接口,最多可以同时连接8种不同类型或不同厂家的PLC或其他FA产品。
Pro-face的高端产品GP3000系列同样具有丰富的功能。其支持以太网通讯,具有远程数据传输能力,部分型号还具有直接连接多媒体设备的端口。多媒体文档可以作为记录与报警、操作动作等信息关联保存,以方便查询、追溯。这使得GP3000系列可以应用于一些原本不属于人机界面的市场,如用于冶金、电力、石化等行业一些复杂的系统控制。
而另外一种思路,则是大大简化人机界面的功能,仅仅保留最基本的显示和操作,进军更基础的市场。如三菱电机于2007年推出的GOT1000系列,其中的GT11为基本功能机型,仅采用256色显示,可替代文本显示器使用;Panasonic 3英寸小型可编程操作面板新品——GTO1系列,面向的即是仅需要文本显示功能的低端用户。这种“向下”的拓展,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人机界面的市场范围。